醫用紅外熱像技術的工作原理
熱成像技術又稱溫差攝影,是利用紅外輻射照相原理研究體表溫度分布狀態的一種現代物理學檢測技術。與精密的解剖學相比,熱成像系統在反映人體生理的改變以及新陳代謝的進程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性。
人是恒溫動物,能維持一定的體溫。人體是一個天然的生物發熱體,由于解剖結構、組織代謝、血液循環及神經狀態的不同,機體各部位溫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熱場。用物理學的觀點來看,人體就是一個自然的生物紅外輻射源。它不斷地向周圍空間發散紅外輻射能。當人體患病或某些生理狀況發生變化時,這種全身或局部的熱平衡受到破壞或影響,于是在臨床上表現為組織溫度的升高或降低。因此測定人體溫度的變化,也就成為臨床醫學診斷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直觀的觀察人身體熱量分布
通過熱成像系統采集人體紅外輻射,并轉換為可以計算的數字信號,利用專業軟件進行分析,形成偽色彩熱圖,經專業醫師對熱圖進行分析,快速找出病原部位,檢測出人體病灶的部位,為臨床診斷提供便利可靠的依據。
醫用紅外熱像技術的應用
醫用紅外熱像儀已成為診斷淺表腫瘤、血管疾病和皮膚病癥等的有效工具,在醫療學科研究中,紅外熱像儀在醫學中的應用已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下面將紅外熱像儀在醫學上的應用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皮膚損傷病癥的診斷
紅外熱圖一般反映皮膚本身溫度的分布,很自然,皮膚病癥的診斷是紅外熱像儀應用的一個合適領域。
例如,皮膚在凍傷或者燒傷后,會出現壞死或結痂等現象。對比比較嚴重的損傷,需要確定凍傷面積、燒傷血管損壞程度等。可以直接用熱像儀拍攝正常/損傷部位,通過熱圖對比,其準確性接近100%。因為凍傷部位壞死,無血供應,其溫度比周圍皮膚明顯低。皮膚燒傷用熱像儀進行拍攝不但可準確診斷燒傷面積內血管損壞的程度,判定燒傷度數,識別可存活皮膚面積、確定需植皮的面積,而且在治療過程中可觀察燒傷組織血運恢復情況,掌握發炎和感染情況及判斷植皮的成敗與否,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為用藥及手術提供參考。
韓國整容業內,就用熱像儀觀察拉皮/植皮后,皮下組織是否發炎等,監控皮膚恢復程度。
脊髓監測
熱圖像對脊髓損傷的監測,解決了脊髓損傷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皮膚排汗功能障礙及血循環、溫差等問題。我們可以將脊髓植物性神經損傷的程度分為三型:(1)高溫型。表現皮膚溫度高,出汗多,皮膚濕潤;(2)低溫型。臨床表現皮膚溫度低,不出汗,皮膚干燥(3)穩定型。皮膚溫度、出汗、濕潤性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樣,無明顯差別。由此,取得三種不同的熱像圖,能很清楚的看到不同的溫差。為科研、臨床提供了診斷、隨訪和療效的客觀依據。
心臟疾病的診斷
心臟疾病或者供壓不足等,會導致毛細血管等流血不暢或堵塞,導致指端溫度降低。可用熱像儀清楚的查看出來。
56歲具有心臟問題的婦女手掌熱圖。
紅外熱像儀在醫學上的應用范圍,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大。例如,熱成像技術還可用于胎盤定位、器官移植排異反應監視、骨折挫傷診斷等許多方面。隨著這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它的臨床各科的用途必將得到更寬的拓展。
醫用紅外熱像技術的未來展望
熱活動貫穿于人類生命的全過程,熱活動規律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人體熱活動系統和規律的報道。這就需要我們在臨床應用中不斷探索,總結人體熱活動的生理病理規律,為臨床工作者提供更豐富的診斷經驗,為紅外熱成像技術的臨床診斷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早期、快速、準確、方便、無創診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用紅外熱像儀將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迅速發展、擴張。
颯特紅外研制的新款醫療紅外熱像儀CK360-M體積更小便于攜帶,擁有電動調焦并搭載WIFI功能,再配上強大的分析軟件,在手機上就能看到清晰的紅外熱圖并進行分析,對病情的現況和趨勢了如指掌。不久的將來它將為人類健康的發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