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紅外熱像儀依據自身對溫度敏感高、成像快且清晰、零創傷等特點迅速大范圍的在醫學的各個領域中普遍應用。醫用紅外熱像儀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骨傷科疾病、腦血管疾病、腫瘤乳腺疾病、炎癥的發現和診斷、中醫學望聞問切和針灸推拿等治療和診斷當中。醫用紅外熱像儀是疼痛及軟組織損傷唯一檢查儀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用紅外熱像儀已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領域和范圍將不斷深入,逐漸覆蓋到各個科室的診斷與治療當中。
一、與X線比較
慢性支氣管炎X線檢查早期可無異常,病變早期反復發作時,引起支氣管壁增厚、細支氣管或肺泡間質炎癥細胞浸潤或纖維化,可見兩肺肺紋理增粗紊亂,呈網狀、條索或斑點狀陰影,以下肺野較明顯。
熱像儀的檢查在早期就能發現問題,可見沿著氣管、支氣管在胸部皮膚投影處分布的條索狀、網狀或斑塊狀溫度升高的顯示區,而且隨著病情的加重,其熱區溫度會不斷的升高并伴隨著反應性熱區的擴大。在緩解,熱圖亦能反應出肺部溫度降低的過程,對在治療過程中療效的判定有其優越性,患者可以免去反復攝片對身體帶來的射線傷害。
檢驗斷肢、斷指(趾)再植是否存活,觀察術后血液循環改善狀況,過去是單憑醫生的眼睛和經驗,而紅外熱像的問世,為創傷科提供了便利。
熱像表現:1、植體存活后血供良好者,肢體的熱圖形呈熱點;2、植體血供不良者,肢體的熱圖形呈冷點;3、隨著植體血供逐漸好轉,肢體的熱像由冷點→溫點→熱點,而且面積也逐漸擴大。
而X線只能判斷斷骨的連接情況。如果將兩者有機結合用于這一方面,相信能給臨床帶來一種全新的診斷和判斷術后療效的方式。
二、與CT比較
顱腦的占位性病變,CT能夠輕而易舉的發現病灶所在的部位,其特異性很強。但在非顱腦的占位性病變引起的頭暈、頭痛、如腦供血不足、植物神經紊亂、睡眠不足或腦部血管充血等引起的頭暈、頭痛、CT就無能為力,而且其他檢查也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釋。
熱像儀不但能診斷顱腦的占位性病變,對由于工作勞累,神經調節紊亂等引起的腦供血不足等情況,從熱圖像上也能反映出來。因此,這對人體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呢下
熱像儀在診斷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也有其獨到的方法,其圖像顯示的栓塞部位遠端可見明顯的溫度降低區,這點是相對于其他的影像學無法做到的。
三、與B超比較
B超在臨床應用的歷史上,作為一項常規檢查項目已被普遍認可。
熱像儀作為影像設備的后起之秀,隨著臨床科研的深入和臨床應用的推廣,將為疾病診斷特別是某些以疑難雜癥的診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依據,
1、如乳房腫塊,B超雖然能發現乳房腫塊,但不能馬上指導是否需要做手術。而通過觀察熱像圖上乳房周圍血管血供的情況來確定腫塊癌變的幾率的大小,指導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有一定幫助。
2、在功能性上,比如心、腦血管血供方面疾病的診斷與B超相比也有其優勢。
彩超也是功能性影像的一種。在彩超還未發現心臟供血方面問題的時候,熱像就能夠通過左右胸前區溫度細微變化來判斷患者心臟供血情況,指導病人用藥。
例如,有一病人EKG正常,彩超正常,但熱像示其有左側胸前區溫度下降的細微變化,提示該病人有心臟供血不足表現,對患者起到提示、預警的作用,還能指導醫生早期用藥。
另外,利用熱像可以觀察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否成功。方法是在手術中熱像儀懸掛空并對準暴露的心臟。這時缺血心臟熱像顯示為冷區,若搭橋術成功了,熱像顯示由冷變熱了。術后從心臟外部注入幾毫升冷的生理鹽水,從熱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液體通過被植入的血管的圖象(冷區),若看不到上述景象,說明手術失敗。
3、部分過敏體質的人在熱像儀熱圖中,皮膚不同地區有紅斑表現,是由塵螨等過敏引起的,與器官無直接聯系,其他檢查又呈陰性,在這種情況下結合病史,熱像儀就能幫助其確診。
4、又如急腹癥的病人,就涉及到內、外、兒各科鑒別診斷的問題。如闌尾炎早期表現為全腹疼痛,查血常規WBC異常,光憑這些要確診為闌尾炎,顯得依據不足,其與婦科盆腔炎的鑒別是醫學上長期的一個難題。B超、X線等其他影像學檢查也難以鑒別。急腹癥在各項常規檢查后還不能確診的患者,就需手術進行剖腹探查,這樣對病人的傷害較大。
此時熱像儀就能發揮其特長。如:闌尾炎不管是早期的全腹疼痛還是之后的轉移性右下腹痛,其右下腹都會有熱區表現,而且其炎癥反應的嚴懲程度直接影響到皮膚其他區域反應性熱區的分布和大小;而盆腔炎則表現為全下腹的熱區,其嚴重程度直接由全下腹熱區的大小和溫度高低的改變表現出來。這樣就為醫務人員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手術切口的定位提供了依據,更不會延誤病人病情。
臨床研究表明,熱像儀在對腫瘤的早期診斷方面,比CT、X線、MR等提早發現腫瘤6~12個月。
總的來說,熱像儀屬于功能性影像;X線、CT、B超屬于解剖學影像,它們各有所長,在臨床運用上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如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想念不久的將來一定能開創醫學影像診斷的新篇章。
四、與近紅外乳腺儀比較
該設備易與近紅外儀器相混淆。許多醫院在使用的是紅外乳腺的檢測設備。近紅外乳腺儀稱為“透照”或“掃描儀”,很多醫院又把它叫做“紅外乳腺掃描儀”。首先的區別在光子波段上:近紅外的波段是0.76-1.7μm,而遠紅外外是8-14μm,人體輻射的波長只能和遠紅外的波段相匹配,只有相匹配才能產生熱成像,近紅外根本不可能。
其次是原理不同:近紅外是根據不同組織對近紅外光線吸收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灰度圖像,是血紅蛋白對近紅外線選擇性吸收的結果,而遠紅外是被動接收人體自身的熱輻射,以彩色形式顯示人體表面溫度分布狀態,它能夠動態地、連續地反映機體的代謝狀態和血供狀態。
還有就是在檢查方式上的不同:近紅外是主動性的,它是運用冷光源對機體照射,在檢查過程中要與人體接觸,而遠紅外是被動性的,它與人體被檢查部位是非接觸的。
再有就是影像特點不同:近紅外對乳腺的檢查是建立在形態結構上的改變,而遠紅外則為功能性影像,它反應的是溫度的改變;檢查范圍也不同:近紅外只能用以檢查乳腺,遠紅外能用于全身,而且還可以對治療效果進行追蹤調整。
最后是儀器結構不同:近紅外由冷光源、攝像頭、監視器組成,遠紅
外是由紅外探測器、處理器、顯示器組成。
五、與鉬靶比較
1、鉬靶只限于乳腺診斷。熱像儀可做全身,在乳腺診斷方面作到早發現。
2、鉬靶對人體有傷害,可重復性低。熱像儀對人體無害,可重復性強,可多次復查。
3、鉬靶一般5mm左右的腫塊才可診斷,而且不能看出腋下淋巴結的轉移情況,還是靠最原始的醫生觸診判斷是否有淋巴結的轉移。由于淋巴結轉移后1個月左右才能被捫及,所以只能診斷惡性程度較高的乳腺疾病,對于乳腺良性疾病更是束手無策。熱像儀能用于1-2mm腫塊的診斷。對于乳腺的良性疾病也能診斷。
4、醫生在用肉眼觀察鉬靶攝片的時候,由于其主觀因素的影響容易導致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出現,誤診率高。熱像診斷溫度的高低用具體數字表現,較鉬靶靠肉眼判斷客觀,可避免由于醫生主觀因素的影響造成的誤診。
如:乳房局部溫差大于1.8℃的話就高度懷疑腫瘤疾病。
5、鉬靶機都必須將乳房用專用夾具夾成便于X光透視的形狀,因此比較適用于西方的大乳房,而不太適用于東方的小乳房。而且在整個檢查中為了得到清晰的圖像,不得不將乳房夾得較緊,致使患者產生非常不適的感覺,甚至抵觸。
另外,從X光的物理原理講,由于乳房都是軟組織,X光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能力低,因此用鉬靶來作為對乳房腫瘤檢查首選手段也會存在問題。目前已被美國所淘汰,在美國,乳腺疾病的診斷方面熱像儀已取代鉬靶。在國際上也有將其取代的趨勢。
綜上所述,鑰靶機由于原理上的限制,檢查時會產生放射損傷,以及檢查時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鉬靶機也只能查到達2一3mm的腫瘤。這樣就使早期癌癥無法發現,腫瘤的良惡性判斷比較困難,對于乳房低部的腫瘤漏癥率也很高,并且小乳房檢查很不方便,甚至無法檢查。由于鉬靶的這些特點,決定了這種技術遲早會退出乳腺病檢查的醫學舞臺。